吴焕先,生于1907年,故乡位于今日河南新县的四角曹门村。他的家庭在当时的社会中属于富农,拥有14亩水田和8亩旱地,还有七八间瓦房。此外,家中经营的杂货店为吴焕先的学业提供了支持,使他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。
吴焕先在家中是三兄弟中的老三,同时在吴氏家族的三家中位列第七,因此常被亲戚称为“七相公”。16岁时,他考入了湖北麻城的蚕业学校。在这所学校,他了解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,从而深刻体会到这些势力吸食着人民的血液。在那时,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到中国,唤起了广大学生的热情,其中也包括吴焕先。
1926年初,吴焕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。在家乡,他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,并且曾经带领这支队伍参与了著名的黄麻农民起义,展现了他在农民运动中的重要角色。
1926年秋天,正值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,吴焕先邀请了几位向他租赁土地的佃户来到家中,鼓励他们团结起来。他在众人面前毫不犹豫地将租地契和债务借据火速焚毁,并庄严宣告“耕者有其田”,强调所有土地归人民所有,从此不再收取租金。此举一度引起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拥护,他们欢欣鼓舞,而地主阶级却对此咬牙切齿,从而为吴焕先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。
展开剩余53%入冬后,那些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和豪绅,勾结土匪,集合了超过两百人的武装队伍,对四角曹门展开了猛烈攻击,主要就是为了报复农民运动,意图血洗吴焕先的家族,让他们在家乡彻底消亡。吴焕先的父亲吴维棣意识到危机四伏,立刻带着家人逃往后山。然而在逃亡的途中,他们遭到了土匪的骑兵拦截,几声枪响过后,吴维棣的两个强壮的儿子吴尚先和吴奉先相继倒下,瞬间奠定了家族悲剧的开始。吴维棣和小儿子吴济先被土匪抓住,最终在距家不远的水塘边惨遭杀害,死状悲惨。吴焕先的大嫂在见到如此恐怖的场面后,面色苍白、惊恐万状,抱着仅有半岁大的婴儿,选择了将自己和孩子一起投入水塘,宁愿殉难也不愿受到土匪的凌辱。
在1927年3月18日的《汉口民国日报》上,曾有消息称:“吴焕先家内大小六口被杀尽……”吴焕先在外办事的缘故,幸运躲过了一劫。当他赶回家时,看到的不过是几个惨不忍睹的亲人遗骸,此外还有一张特大公告:“捉住吴焕先,赏银洋三千!”在处理丧事的过程中,吴焕先感慨万分,愤慨地说道:“这些血债迟早要用血来偿还。我吴焕先一定要破家革命,誓言不休,就是要为正义而战,宁死不屈,与地主豪绅斗争到底!”他在亲人安葬后,妥善安排了母亲和家人的去处,随即重新振作,毅然投身于黄麻农民起义的波澜壮阔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-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-杠杆配资平台-配资优秀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