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泰科技单日暴涨23%! 就在8月5日,这家AI制药企业宣布与跨国药企DoveTree达成总规模470亿港元的管线合作,首付款4亿港元火速到账,潜在里程碑付款高达462亿港元。
这一订单创下全球AI+机器人新药研发领域的新纪录,盘中直接引爆港股创新药板块,康方生物、金斯瑞生物跟涨超5%,恒生创新药指数单日成交额突破25亿元。
但狂欢背后,板块的剧烈波动从未停止。 6月中旬,恒生创新药指数单周回调超10%,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等龙头个股回撤7%-10%,外资一度减仓300亿港元。 市场分歧赤裸裸地摆在台面上:这波创新药的深度调整,到底什么时候结束?
调整结束的倒计时:三大信号已浮现
政策窗口锁定Q4末。 国家医保局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,183个高临床价值创新药被纳入商保支付通道,患者自付比例压降至25%以内。 这份商保目录将于10-11月正式公布,为创新药支付端撕开一道口子。
丙类医保目录试点已落地上海、北京,CAR-T疗法在“沪惠保”中最高赔付50万元,医疗机构被要求3个月内完成创新药进院。 湘财证券测算,新政策下创新药入院渗透率将从40%飙升至70%。
技术面出现关键锚点。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(HSHCI)在8月初回踩至3660点弱支撑位,距离3550点强支撑仅一步之遥。 这个位置有多重要? 3550点重合了61.8%斐波那契回撤位和2024年7月的历史低点平台,6月指数回调时曾在此处获得强力承接,单日反弹幅度超5%。
资金流向更直白:恒生创新药ETF(159316)在7月回调期间规模逆势增长近3倍,南向资金对康方生物的持仓占比飙升至43.32%。
产业资本正在扫货。 跨国药企的焦虑肉眼可见,诺和诺德因减肥药销售不及预期单日暴跌23%,BMS、默沙东等巨头未来5年面临69%收入断崖,超百亿美元现金急需填补管线空缺。
中国药企成了救命稻草:2025年上半年License-out交易额突破660亿美元,占全球BD市场的30%,光是ADC药物就贡献了172亿美元。 三生制药与辉瑞60.5亿美元的合作刚刷新纪录,晶泰科技59.9亿美元订单立刻再破天花板。
介入时机:数据不说谎,这些指标正在跳涨
资金面:真金白银的投票。 公募基金用仓位说话:医药板块配置比例从2024年Q4的历史低点触底回升,但持仓仍低于历史均值15%。 外资更诚实,港股创新药板块外资持仓占比不足5%,而南向资金上半年增持25%。
这种剪刀差意味着什么? 增量弹药库还没搬完。 ETF份额变动更赤裸:广发港股创新药ETF(513120)连续9日净流入20亿元,日均成交86亿元,抄底盘把每次回调都当成打折季。
基本面:盈利裂变进行时。 药明康德上半年净利润85.6亿元,同比暴涨101.9%;翰宇药业净利润增速更夸张,达到1470%-1663%。
盈利不再是纸上谈兵:2024年港股创新药企整体净利润2.25亿元,实现近七年首次盈利,2025年Q2头部企业海外销售额同比激增120%。
估值上演“越涨越便宜”的神操作: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80%,市盈率却从50.98倍压缩至26.97倍,降幅47.3%。
技术面:右侧信号一触即发。 MACD绿柱缩短、30分钟图8EMA上穿34EMA,这些专业术语可以翻译成白话:短期抛压衰竭。 恒生医疗ETF单日成交突破40亿元时,往往是反弹启动的发令枪。6月那波回调中,这个信号出现后3日内指数反弹9.2%。
操作分歧:胆大的已在行动
机构席位毫不遮掩:摩根士丹利在康方生物回调时净增持0.7%,高盛将百济神州目标价上调至218港元。 散户的焦虑写在交易量上,港股通创新药ETF(159570)单日成交额连续突破25亿元,溢价交易成常态。
产业老兵的策略更生猛:中银基金郑宁在3550点附近逆势加仓,他的纪律简单粗暴,估值低位时强化成长因子,高位切换价值因子。 银华基金马君则用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,期货持仓严格控在5%以内。
药明生物的订单簿泄露天机:上半年在手订单增长37%,海外CXO需求回暖趋势板上钉钉。 康方生物的PD-1/CTLA-4双抗在美国完成III期临床,50亿美元峰值销售额不再是PPT幻想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鼎盛配资-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-杠杆配资平台-配资优秀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