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1年夏天,太行山的深山老林里,一支新成立的红军部队正在悄然集结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。这支队伍便是刚刚成立的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,由赫光担任军长,谷雄一担任政委。尽管这支队伍刚刚起步,但其出现却让国民党高层如坐针毡,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。谁也未曾料到,这支充满希望的红军,注定将面临一场血腥而惨烈的命运考验。
1931年,正值中国战乱四起、军阀割据的动荡年代。工农革命的火种如星星之火,在各地悄然蔓延。为了响应上级指示,山西特委决定在平定的高桂滋部发动起义,进而组建红军。这本应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行动,然而,由于叛徒的出卖,计划提前暴露,导致起义失败。尽管如此,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还是在一团的起义中成功诞生。虽然规模远不如预期,但它的诞生仍然为北方的革命事业增添了重要的一笔。赫光和谷雄一带领着这支刚刚成形的部队,发誓要在太行山中扎根,创造属于自己的革命传奇。
展开剩余77%红二十四军刚成立,就迅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。在盂县上社,他们歼灭了阎锡山的一个保安团;在五台县柏兰镇,又全歼了当地的保安队。接连的胜利不仅令国民党高层感到震惊,也极大地激发了红军的士气。部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至近4000人,并在阜平建立了北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。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,迅速在北方政坛引起了轩然大波。驻守北平的张学良震怒不已,下令石友三务必剿灭红二十四军,否则就要面临裁军的危险。
尽管石友三心有不甘,但最终不得不按命令行动,并与张学良发生了激烈的争执。谁能想到,这场看似与红军无关的争吵,竟成为了一个致命的陷阱,直接导致了红二十四军的灭顶之灾。虽然石友三嘴上不情愿,但依旧派出了新编第一师师长沈克进行围剿。沈克这一“老狐狸”并未贸然进攻,而是巧妙地耍了一招骗术。他先故意放出风声,称自己被困,完不成任务就得以命抵命。接着,他又通过中间人接触赫光和谷雄一,声称自己愿意投靠红军。
赫光和谷雄一得知这一消息,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,认为沈克已经走投无路,投降的可能性极大。特别是谷雄一与沈克有一定交情,更加坚信这一消息的可信度。于是,他们轻易地相信了沈克的鬼话,决定亲自前去“接收”这支所谓的“起义”部队。
然而,1931年8月9日,谷雄一和窦宗融带领十余名军部人员,兴高采烈地进入沈克的驻地,结果刚一入内,就被全部抓获。两天后,赫光带着政治部主任刘子祥等人再次上当,所有人几乎都成了俘虏。沈克迅速暴露了他的真面目,立刻枪杀了赫光等人,仅留下谷雄一押解至北平。不久,谷雄一也被处决。这一刻,红二十四军的领导班子几乎被一网打尽,整个部队陷入了无头的混乱。
领导班子的被捕,无疑给红二十四军带来了巨大的打击。幸存下来的参谋长刘明德被临时任命为代理军长兼政委,但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,红二十四军不得不紧急撤离阜平,开始向山西方向转移。
这一路注定是艰难的。张学良、杨虎城、傅作义等人的军队像猛虎一样围追堵截,红二十四军被迫展开左突右冲的战斗,在敌人层层包围中艰难求生。战争的残酷无情,代军长刘明德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失踪。新中国成立后,相关部门曾多次寻找,却始终未能找到他的下落,大家普遍猜测他多半是在那次战斗中牺牲。
刘明德失踪后,蒲子华接过了军长的重任。然而,命运并没有对红二十四军宽容,蒲子华很快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。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,红二十四军已经换了三任军长,每一任都未能逃脱战争的厄运。随着战斗愈发惨烈,红二十四军的官兵一个接一个倒下,最终在内蒙古两岔河一带,原本气吞山河的红二十四军被彻底击溃,残余的六七十人只得撤往陕西榆林,继续进行游击战斗。
到了1933年,红二十四军的残部终于迎来了转机。它与阎红彦和吴岱峰领导的陕北红军游击支队成功会合,最终被编入陕北红军第三支队,并成为日后红二十七军的组成部分。
红二十四军的历史,犹如一部悲壮的史诗。从初建时的雄心壮志,到最终仅剩几十人的残酷现实,这段历史简直可以拍成一部电影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1955年全军授衔时,红二十四军成为唯一一支没有任何军官获得军衔的红军部队。这并非因为他们不够优秀,而是因为他们的优秀人才几乎都在战争中英勇牺牲。
回望红二十四军的历史,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年轻革命者为了理想奋不顾身的身影。尽管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经历过种种错误,但更多的是坚韧不拔的斗争。这段历史告诉我们,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轻松得来的,而是充满了无数的牺牲与困苦。
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,难以想象当年那些革命先辈所经历的艰难困苦。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畏付出,我们才能享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。红二十四军,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-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-杠杆配资平台-配资优秀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